当前位置: 首页 > 公务员 >

2019内蒙古公务员考试:科举制度的变革

来源:华图教育 2019-01-12 20:36:54
科举制度是自隋以来我国封建社会一直采取的人才选拔制度,历经近1300年。由于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,使其成为了各类涉及古代历史的考试中

科举制度是自隋以来我国封建社会一直采取的人才选拔制度,历经近1300年。由于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,使其成为了各类涉及古代历史的考试中常考的知识点。在此,华图教育为各位考生梳理科举制度创立以来的变革,分析其中的考点,为各位备考助力。

科举制度的创立,起源于隋朝。汉代时常用的制度为察举制,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九品中正制。这些制度由于其过于主观、易被世家把持等缺陷,为隋代统治者摒弃,开始采用相对更加公正、有效率的科举制度——公开考试的办法为国家选拔人才。

在唐代,科举制度进一步发展,更加完善,出现了两个新制度:武举和殿试。唐代最有名的武状元便是平定安史之乱的郭子仪,他也曾两度担任宰相,也是历代武状元中军功最为显著的人。殿试是科举考试中的最高一级,由皇帝亲自出题考试。

到了宋代,为了更好的保障考试的公平性,统治者采取了一些措施,主要是糊名法和誊录法。糊名即将考生考卷上的姓名、籍贯等密封起来,以保证阅卷人不能识别本考卷的考生。后来,由于糊名后还可以认识字画,又出现了誊录法——将考卷的内容进行誊录,这样考官不仅不知道考生的姓名,连考生的字迹也无从辨认。

明代时,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、禁锢读书人的思想,统治者将考试的内容严格的限制在“四书五经”的范围内,同时,考试主要考八股文。这时的科举制度主要分为三级考试:乡试、会试、殿试。乡试通常三年一次,又叫乡闱或秋闱,凡本省科举生员与监生均可应考。乡试考中者称为举人,若为乡试第一,则称为解元。会试由礼部主持,又称礼闱或春闱。考中者称为贡士,第一名称会元。最后的殿试中,所有的贡士经过皇帝的考核后重新安排名次,一甲三名,分别称为状元、榜眼和探花。如果在乡试、会试和殿试中均取得了第一名,既是解元、又是会元、状元,那么可被称为“连中三元”,这在整个科举考试的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。

到了清代,科举制度进一步发展。到了1905年,袁世凯、张之洞奏请立停科举,以便推广学堂,咸趋实学,科举制度到此发展到了终点。

【例1】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管理的一种制度。假如古代某位考生在参加科举考试中获得“解元”,即该级考试第一名,那么,他之后通常应参加的更高一级考试是( )。

A.乡试

B.殿试

C.会试

D.童试

【答案】C

【解析】解元是乡试的第一名,按照乡试——会试——殿试的三级考试模式,该名考生应该参加的下一次考试是会试。


相关阅读
大家还在看
热词